在淄博市桓台县果里镇伊家村,有一支特殊的志愿服务队——“陪你到老”志愿服务队,队长边经平是老人们的“发型师”,队员周月云是老人们的“知心人”“跑腿官”“选菜官”,孙奉奇是大家的“维修师傅”,郝秀功是“保健医生”……这支服务队,为80岁以上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陪伴服务,每天一小时陪伴、每半个月一次义诊、每个月免费理一次发等。而这些陪伴者,其实也都是年龄在60至70岁的“老人”。陪伴是一种温度,制度是一种呵护,桓台县探索乡村养老服务新模式,用“党建引领一网三联信用赋能”撑起一张网,破译出解决空巢难题的养老密码,为守护老年人的晚年“晴空”,贡献出了“桓台智慧”和“桓台力量”。
从“陪你到老”到相互疗愈
71岁的边经平每个月差不多能给村里的三四个老人理发,虽然不多,也能给这些省吃俭用一辈子且出门不方便的老人们节省十几元钱。6月8日,是他给81岁的张佃奎理发的日子,距离上次老人的儿子给老人理发,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。边经平给老人系好围布,拿出了手动推子和梳子,熟练地给老人推头发。
“咱们认识那会儿,你才30多岁不?”
“还真是,转眼都几十年了……”
两个人熟稔地聊着天,张佃奎说边经平用手动的推子时间长了手该累了,边经平安慰道:“手动的好用,电动的掌控不好容易推不平。”
今天正是长者食堂重新“开饭”的日子,边经平不断提醒老人要过去吃饭,老人耳朵不好,他就趴在他耳边念叨:“可别忘了去吃饭啊。”
理完了发,边经平又打扫了地上的碎发才离开。
而另一边,周月云到了89岁的邻居邢爱珍家里,一进门就被老人热情地拉住了手,“这两天咋没见着你,你上哪去了?”
周月云和邢爱珍是因为“煎饼”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。“煎饼”在两个人的家里都是常年不缺席的食物,所以周月云每次要赶集或者买煎饼的时候,算着邢爱珍差不多吃完了,就直接帮她买一份,然后送到家里去,多年以来形成了习惯。要是碰上老人去赶集,周月云还会帮着选菜、提菜、送菜。老人很要强,觉得自己能干得事就不让大家帮,但好意却都记在心里——“有时候我不在家,煎饼就送到对门家里等着给我,邻居们实在太好了。”
像这样小而暖的事有很多,却都被志愿者们称为“不经意做的事”、“寻常的事”,就像他们说的:“只有老人才更懂老人。”只有自己也经历了变老的过程,才更明白老人需要什么样的照顾。除了给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提供“陪伴服务”,“陪你到老”本身也为健康老人打造施展自我才能的平台,让“银发一族”也能发光发热;在陪伴其他老人的同时,志愿者们也在排解着自身的孤独。今年68岁的郝秀功是退休的老中医,在村里服务了一辈子的他,刚退休的时候感觉这种清闲很难适应。“每天不用看病号,也不用写病历,但是谁谁谁有什么病该吃什么药了还总记挂着,这退了休反而闲得难受。”而现在的他每天整理病历,每个月给全村的老人进行两次义诊,平时个别老人不舒服他也亲自上门去看看。村里老人有了“保健医生”,郝秀功自己也恢复到忙碌而充实的生活。还有64岁的孙奉奇,认为“在家闲着不如干点实际的”,就算在社区坐着玩,也得给大家检查检查自行车,上上螺丝……
“咱们这个年纪了,还有用武之地,还有用处,想想就觉得高兴!”周月云说。
基层治理“金字塔”让陪伴更稳
桓台县现有总人口48.9万人,65岁以上老人占比高达19.11%,即将步入中度老龄化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,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,年轻人更倾向于到城区或者经济条件更好的区县工作和定居,留下老人独自生活在乡村;就算住得近,也很难日日陪伴,即便每周团聚,老人还是要面对大量的独处时间。生活不便、就医困难、精神孤独……这些问题都成为影响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。
基层治理状况直接关系民生福祉,想要破解乡村养老难题,就要打造根深基稳的基层治理“金字塔”。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模式的发源地,桓台县在原有“党建+网格”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基层治理模式,从县、镇、村三级入手夯实养老的社会根基。
在村级推行网格积分管理制度,做实干部联村组、党员联农户、积分联奖惩具体措施,夯实“塔基”。像比较典型的徐斜村,通过划分“微网格”等形式,构建起“村民组长—副组长—兼职网格员—村民”四级治理体系。用小积分换来大治理,快速实现了后进村到样板村、再到示范村的蝶变。全县8个镇街完成“党建引领一网三联信用赋能”全覆盖,成立镇级信用中心,在57个村中推行信用积分管理制度,织好村级党组织体系与网格治理体系充分融合“一张网”,全力稳固“塔身”。作为“塔尖”,桓台县成立县级社会信用中心,搭建信用平台,全面推行信用“五进”工程,在原有“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”基础上,植入了“信治”,打造信用体系建设的“桓台样板”,激发乡村治理新动能。
多元养老的“协奏曲”让陪伴更细
夯实基层治理的基础,是为提升乡村养老服务搭建起舞台。想要做好乡村养老工作,需要多方共治,借助四邻之力,让“陪伴力量”更加细化。
在果里镇闫家村,一种“信用+养老服务”的模式正在改变着村里的养老生态。网格内的独身老人如果生病,邻居们会自发排班照护,送饭送水、打扫洗衣。而在伊家村,“晨午问安”行动正在推行,由独居老人的邻居和网格长轮流早晚上门查看老人情况,一旦发现问题立即上报村委,落实相应措施,避免老人居家发生意外无人知晓的情况发生。这就是“协奏曲”第一章——倡导睦邻互助。
在积分赋能志愿服务的引导下,各村纷纷成立养老助老志愿服务队,并积极创新服务模式,丰富养老志愿载体,奏响“协奏曲”第二章——养老志愿服务队全覆盖。
与此同时,民政系统充分发挥兜底保障职能,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、经济困难老年人等特别弱势群体,出台系列保障政策,并跟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保障标准。针对农村分散供养老人,桓台县民政局引入第三方养老机构,上门提供日常照护服务,在提升乡村养老服务品质的道路上,不漏一人。
乡村养老“新引擎”让陪伴更优
桓台县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.96%,随着城镇化的推进,现在很多乡村已经不再是远离工业和商业的偏僻之所,随着县域经济、镇域经济的发展,有更多社会力量进入乡村养老领域,为发展乡村养老注入了新鲜血液。
居家养老的“云”监管+“私人”定制。果里镇引入社会力量服务居家养老,2021年10月推出居家养老服务12345模式,今年2月底实现分散特困服务对象和75岁以上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全覆盖。利用微信小程序进行智能化监管,护理员入户要打卡、服务前后拍照对比、服务对象进行评价录音,有效规避第三方机构虚假派工,实现“云”监管。同时,针对不同自理能力分别设置服务内容,提供个性化服务,并为服务对象配备小度和烟感报警器,提升服务精准度。
应用场景的“食堂+”模式。从2021年开始,桓台县启动长者食堂建设工作,而随着长者食堂在各村开门营业,乡村养老工作也向着有阵地、有队伍、有活动的方向迈进。果里镇楼里村申请成立了桓台县老年大学楼里分校,将长者食堂和老年大学相结合,打造了“食堂+学堂”的样板。从此食堂的旁边,出现了太极练习室、书法培训室、图书室、阅览室等各类功能室,定期组织开班授课。伊家村推行“食堂+讲堂”,开饭时是就餐的食堂,到了周末就是健康大讲堂,由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为老人送上各类养生健康知识。
下一步,桓台县还将着力打造两院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,将镇养老院和镇卫生院进行结合,扩大医养服务面,让乡村养老品质得到飞跃。(中共桓台县委组织部)